波比道:“你是认为肇孙该死吧?你不会去惩罚他,但是你也不会去救他。”
梁袭反问:“那你呢?”
波比道:“如果我们能证明肇孙是真正肇事者,我会联系贝蒂让她特别注意非盒子炸弹。既然我无法证明肇孙有罪,我又凭什么能帮助他逃脱惩罚呢?如你所说,把一切交给上帝,由上帝来裁决。但是……”
梁袭惊:“你都会猜了。”
波比不屑:“我帮你说完:既然炸弹客拉我入局,又杀害了那么多无关人氏,得把他挖出来。”
梁袭无语翻白眼,表示波比说的没错。
梁袭道:“我们分析下礼帽,戴礼帽不合适,说明礼帽有象征意义。受害者父亲用女儿生前玩具制作炸弹,这是一种象征意义,代表他的哀思与怒火。那礼帽代表什么?金发侠,这件事一个侦探搞不定,需要你来查。”
“哦?”波比问:“我看上去是不是特别喜欢被人利用?”
第四百二十九章 错误
梁袭大笑:“不能这么说。你有资源,你有贝蒂和钱,也有人手。我猜想礼帽与葬礼有关,礼帽有象征意义。我们再推测炸弹客的思维,为了金钱吗?”
波比道:“未发现有人可以盈利。”
梁袭道:“十有六七是因为正义感。第一起,目标是一个流浪汉,是一个警示,他并认真对待流浪汉。这种人是什么人呢?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如我会看不起流浪汉,但不会鄙视他们,把他们看做垃圾,看成社会的蛔虫。。第一种,极端思想,这种人非黑即白,没有自我观点,不尊重事实,无比强硬捍卫自己的想法。这种人成不了大器,我不认为这类人有智商搞出一系列案件出来。”
梁袭道:“第二种,经常接触与了解流浪汉的人。摆事实来所,伦敦社会保障不差,为什么还有流浪汉呢?流浪汉是什么群体组成?看德爷在流浪汉卧底60天纪录片就知道,大部分人是瘾君子,酒、白 粉等。他们会攻击落单弱者,如同女性,老人等。简而言之,他们对社会只有索取,没有贡献,还会制造麻烦与混乱。更甚成为白 粉商的临时送货人,或者意黑的临时打手。”
波比道:“第二类人符合自认为正义的人心态。”
梁袭点头。
波比道:“但第二枚炸弹死者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。”
梁袭道:“第二枚炸弹目标是女律师,他没有预估到女律师会举办生日聚餐,也没有想到女律师会当众拆礼物。我相信杀死其他人不是他本心,不过我认为他也不会太在乎。”梁袭内心认为第一枚和第二枚炸弹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,但现在只能这么解释。
波比问:“经常接触流浪汉的人是谁?”
梁袭道:“在本案关联的人中只有一位:苏特。他是道路与交通部门探员,日常和道路打交道,包括了桥梁等。日常接触流浪汉的机会非常多。”伦敦也驱赶过流浪汉,不过属于软性驱赶,警察不能赶走人,但是可以清理他们放在公共区域的物品。
梁袭补充:“苏特,小探员,入职三年, 干的都是最底层的活, 接触的也是最直接丑恶的人性。苏特这阶层部分人有个特点, 他们不喜欢流浪汉,也不喜欢权贵。他们对中产更有好感,实则很大一部分政府基层聘员都是这样。伦敦中产比例很高, 这些人也代表了伦敦的基本构架。逃逸案中女孩的死亡,导致了一个原本幸福的中产家庭解体。这是导致我一直注意苏特的原因。”
梁袭:“但我不能下定论, 因为苏特那枚炸弹是真实有效的。反过来说, 本案充满了各种反侦察与误导手法, 不能排除苏特那枚炸弹就不是苦肉计。苦于拿不出证据来说明,炸弹客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炸弹客。因此只有一个猜的办法, 也就是礼帽。”梁袭只是怀疑苏特,并没有肯定就是苏特。一路走下来,如同被牵了鼻子一般, 一直找不到问题所在。
梁袭道:“你将苏特的照片添加上礼帽打印出来, 去询问参加肇事者葬礼的所有人, 问他们有没有见过这个人。为什么这件事要你出面呢?需要钱, 需要法律文书,需要对方保密。如果苏特真是坏蛋, 知道我们在调查他,他有可能会毁灭所有证据,甚至做更极端的事。假设苏特不是坏人, 以我的一点小名气来说,我调查和怀疑他, 那将会导致他成为主要怀疑对象。不仅冤枉他,也会带偏警方调查方向。”
波比明白了, 一手钱一手保密协议,签协议拿钱说事。即使有几个人不遵守协议, 到时候出声就这几个人,可信度不高,容易处理。
波比道:“你认为苏特出席肇事者葬礼时,知道了肇事者不是真正肇事者的事,于是开始私自调查,最终与受害者父亲合谋进行报复。”
梁袭点头。
波比问:“苏特哪来的炸药呢?”炸弹三要素,导管、压力和炸药, 也就是“p3”。从网络上可以学到简易制作导管,比较麻烦的是炸药。自制炸药需要工作空间,危险性较大,稳定性不高。本案中使用的都是制式炸药。
梁袭道:“这也是我怀疑苏特的一个原因, 作为一名交通探员,他会经常接触到汽车后备箱的东西。道路检查,现场处理,货车临检等,他有机会偷一些炸药,甚至登记没收品时可以克扣一些。”塑胶炸药如同口香糖,可以粘合在一起。
梁袭脑子还很清醒补充,道:“但不能先入为主就把苏特当作炸弹客,我们只是尽可能调查所有可以调查的线索。”不能再吃先入为主的亏。
波比道:“即使证明苏特戴礼帽出席葬礼,也不能证明他就是炸弹客。”
梁袭道:“对我来说差不多就够了。而且贝蒂会搜查苏特的家,我们可以得知这顶礼帽还在不在。”
波比点头:“看来这次必须金发侠出场。”
……
金发侠出场后将梁袭推理撕的粉碎。保镖们带着英镑和保密协议,拜访了出席和主持肇事者葬礼的二十多人,没有一个人见过苏特。出席葬礼的人分成几个部分,第一个部分是肇事者的两名狱友,他们被监狱特批参加其葬礼。第二部 分是肇事者亲人,肇孙,远方亲戚诸如姑妈孩子什么鬼,这部分只有四个人。第三部分人最多,肇事者的社区邻居。
之前说过伦敦社区凝聚力比较高, 有十七位社区邻居一起参加了肇事者的葬礼。其中就有那位知道肇事者于六点三十分离开自己家的邻居。这位邻居特别说明,她在葬礼上没有和其他人提及六点半的事。出席葬礼的男性为14人, 其中有五人戴礼帽,全部是年纪超过60岁的社区邻居。他们当天还讨论了礼帽文化。
与此同时,贝蒂拿到了搜查令,在苏特的家中搜出一顶黑色礼帽,礼帽内有一些头发正在进行dna对比,不过苏特承认礼帽是自己所有。爷爷将礼帽作为成年礼传给父亲,父亲传给苏特,礼帽只是家族的一个代表性的物品,苏特从来没有戴过。但技术人员发现礼帽近期淋过雨。
或许礼帽可以解释,在发现礼帽后,贝蒂对苏特住所进行了深度搜查,发现了一张复印资料和两个炸弹盒。资料本体是一张随身记的小本子,上面用潦草的文字写着:六点三十分肇事者离开邻居家。炸弹盒上没有指纹,但是复印资料留有苏特的指纹。复印资料和炸弹都存放在靠墙书柜背面活动挡板内,原本这里是一个保险柜。
苏特终于开口说了一些干货,他在无意中发现了雷妮的笔记本。过程很有意思。雷妮是苏特等人上司,共用一个开放式办公室。雷妮在一个月前升任道路救援部成为值班主管,代替雷妮的新副主管上任后发现雷妮的抽屉底部掉了一本笔记本。新副主管和雷妮不熟悉,于是就让苏特把笔记本交给雷妮。苏特就把笔记本放在自己口袋里。
恰巧苏特要大号,恰巧苏特发现自己手机电量见底。没手机怎么能通畅?于是苏特只能把口袋笔记本拿出来做替代物。这本笔记本是探员的随手记,主要是走访时用于记录。雷妮日常不直接参与走访调查,因为逃逸案比较严重,雷妮才负责了这个案子。随手记只记录了逃逸案的信息,雷妮也没把随手记当回事放到抽屉中,因为开关抽屉的原因随手记掉到最后一层。
苏特对逃逸案的印象很深,翻看随手记发现了问题,雷妮知道肇事者6点30分人在c点,为什么资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呢?苏特凭借记忆想到6点30分导致的破绽。这一发现让苏特非常吃惊,他立刻复印了关键的一张,把随手记还给雷妮,雷妮根本没想到随手记内有关键信息。
接下来几天,苏特查询逃逸案的资料,并且故意到受害者和肇事者社区办事,和居民聊起逃逸案。居民对一年前的逃逸案记忆犹新,苏特找到了正主。也就是能证明6点30分的正主。但接下来怎么办呢?
根据苏特所说,他不知道怎么办,因为即使肇事者在6点30分离开c点,也不能说明他没有撞死女孩。再者肇事者已经当庭认罪。自己把这件事公布出来,唯一的后果就是导致雷妮被内务部调查,没办法改变什么。
苏特是一位正直的警察,他惦记这件事,于心不安,恰逢女孩周年祭日,他就去拜祭了女孩,遇见了女孩的父亲。但是苏特告诉贝蒂,自己什么都没说,最后推轮椅将女孩父亲送上车。
就在苏特想深入调查时,肇事者死亡,苏特下定决心忘掉这件事,但是又心有不甘,因此没有毁灭复印资料,只是把复印资料放回了暗格中。他告诉贝蒂,自己不知道盒子的事,自己也不是炸弹客。
如果说此时贝蒂还半信半疑,在对受害者父亲进行全面调查后,贝蒂确信苏特是炸弹客。贝蒂提审了女孩的父亲,拿出通话记录,询问经常与他通话的人是谁。这个号码在肇事者死后开始和女孩父亲通讯,号码的主人正是苏特。
原本女孩父亲不肯回答,贝蒂将女孩母亲从国外请回来,终于女孩父亲告诉贝蒂,对方说他叫苏特,是一年前负责调查逃逸案的警探。苏特不仅说明了真相,说服女孩父亲复仇,还给他提供了炸药与材料,女孩父亲按照图纸和网络教学制作出五枚盒子炸弹。
伴随苏特被逮捕,内务部介入调查,雷妮承认了自己忘记了6点30分这件事。在炸弹威胁后,她想起这件事,立刻查询资料,发现自己没有把6点30分记录到报告中。她对此非常后悔,但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她选择了隐瞒。内务部将召开内部听证会,研究最终处理决定。
肇事者已经死亡,无法证明肇孙是否为真正肇事者,肇孙面对询问不承认自己是肇事者,不可能再追查逃逸案。
历时10天的炸弹案落下帷幕,苏特和女孩的父亲被捕,雷妮接受内部调查,很可能会被解雇,被起诉的可能性很低。女孩的母亲为女孩父亲请了好律师,律师表示制作不代表使用,警方缺乏直接证据。在苏特不承认自己是炸弹客的情况下,只要父亲坚持自己不知道对方制作炸弹的目的用于谋杀,他再借用父亲残疾人身份,有很大把握让父亲不用坐牢。
……
在苏特被羁押的第二天,梁袭在贝蒂陪同下见到了苏特。在苏特被羁押后,金发侠走访了苏特的警察大学同学,只为了确定两件事。第一件事:苏特的正义心是不是那么极端。第二件事:苏特有没有布局的能力。
羁押两天后,苏特被正式逮捕,此时苏特仍旧没有承认自己是炸弹客。在梁袭看来,如果是苏特布局,这个局为c+评分。如果不是苏特布局,这个局就是a分。原本怀疑苏特的梁袭之所以反过来怀疑苏特被诬陷,是因为在苏特家搜出了盒子炸弹。
本次会见苏特没有提供更多的线索,但梁袭认为苏特被人诬陷。既然布局达到了a分,那只能请教布局达到a+分的人。
锤石:“又来?”
梁袭:“金发侠出一百万慈善金。”
锤石:“我是那种会被金钱收买的人吗?”
梁袭:“你是。”
锤石:“两百万。”
梁袭:“一百万,干就干,不干拉倒。”
苍蝇再小也是肉,矿石团现在只剩下三个人,一直没有接单,一直没有筹款,何况是合法合理用劳动赚取一百万英镑。锤石:“好吧,把资料发过来。”
……
锤石:“假如苏特是炸弹客……”
梁袭:“就不用找你。”
锤石:“态度好一点。”
梁袭:“你收钱了。”
锤石:“收钱了代表我们契约成立,不代表你是大爷。”
梁袭:“合作自由,我甲方就这态度。”
锤石忍:“先说计划一个疑点。坏人是想掩盖这件事,但却拉你入局,使用炸弹反而是曝光了这件事。”这就是波比追求的效果,富人可以在穷人面前吹牛,但在中产面前不好使,金钱对中产的边际效应较小,除非你能给的非常非常多。一旦人家有了非常非常多钱,又开始不鸟你了。
锤石道:“听起来没道理,但却有道理。坏人着急了,狗急跳墙,苏特的调查行为直接威胁到了他的地位,生命或者其他很重要的东西。这件事实际有三位知情者,一位是6点30分邻居,一位是正在调查案件的苏特,一位是参与过事件的雷妮。但对方拿不准苏特到底把消息告诉多少人?也不知道肇事者与肇孙是否把事情告诉别人。幕后人搞不清楚事态发展到了哪一步。”
第四百三十章 捕鱼
锤石:“做计划的人不擅长调查,要了解所有事情必须动用很多人手与精力。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考虑到各种变化的计划。为什么要你参与案件呢?是为了让你调查肇事案,目的并不是让你帮助警察指证肇孙,而是帮助警察锁定嫌疑人苏特。理由是证据上不可能指证肇孙,所以他不怕你知道真相。那他怕什么呢?”
锤石道:“他怕苏特和内务局联系,内务局展开调查,必然追查到肇孙,乃至肇孙的准岳父大法官。内务局也没有证据指控肇孙和大法官,但是内务局可以让大法官边缘化。”我确实没有证据说明你是坏蛋,但是我可以建议让你从事不重要的工作。。举个例子:你原来是班长,有实权,我认为你很优秀,于是升你为大队委,三条杠。班长才两条杠。实则大队委是一个无足轻重,没有权利的职位。这就是内务局的能耐。
锤石道:“因此知道最多的苏特必须成为罪犯,他成为罪犯后,内务局就难以采纳他的证词。即使采纳,也难以进一步调查。即使进一步调查,也无法采纳疑犯的证词将大法官边缘化。我首先想知道,你认为本案是无意过失导致,还是真有人背后搞鬼?”
梁袭回答:“我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:雷妮、律师是知情者,大法官是间接参与,否则在炸弹案中就不会消灭她们。有可能大法官直接间接联系雷妮询问案件,雷妮不疑有他,说明自己发现的疑点。大法官委婉说,肇孙年轻有为,国家栋梁,人类未来的骄傲,不会做坏事。现在有人认罪,就算6点30分成立,这人也可以撞死女孩,证据上没有冲突。雷妮面临一个困境,实话实说无法将肇孙定罪,自己反而得罪大法官。事实你也看见了,雷妮从小部门副主管,一年时间升任为部门分主管。可惜雷妮日常不参与一线工作,她审查了资料,忘记了还有随手记这回事。”
锤石道:“接下来我们要分析,为什么炸弹客要把你拉入局的另外一个原因。我个人分析,目的不是你,而是大法官,他欠了炸弹客的一个人情。”
梁袭道:“你那点智商做计划就好, 别参与到推理中来。”
锤石再忍:“要说这个计划做的很漂亮, 第一个难点:杀不杀苏特。我们分析过了, 警员遇害内务局会介入调查,苏特在死前对逃逸案进行全面调查,内务部会顺着线索追击。因此不杀苏特, 让苏特背锅是最好的选择。第二个难点:让受害者父亲认为炸弹客是苏特,需要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, 显然对方解决了这问题。第三个难点:雷妮会不会闭嘴, 是不是杀她灭口?雷妮的选择和一年前没有区别, 说真话无法将肇孙定罪,反而把自己陷进去, 也不能拉上大法官陪葬。”
锤石道:“为什么杀律师?律师会被警察和内务部突破的。还记得前市长计划吗?他们在遗言上出现了一个漏洞,漏洞在计划中有两个相反的分支。本计划也是如此,前面分析过不应该杀苏特, 但这个计划又做了杀苏特计划。苏特收到炸弹之后会暴炸或者不会暴炸, 计划者做了两手准备。如果暴炸那他开始处理雷妮最后一位知情人, 如果不暴炸, 这口锅就会丢给苏特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漏洞,因为计划者无法确定苏特这枚炸弹到底爆还是不爆。”
锤石总结:“本计划是在计划者掌握信息不全情况下, 考虑综合利益和因素后,做出的一个完美的计划。基本可以肯定幕后黑手不是苏特就是大法官。计划者应该是老对手深海团队的那位小朋友。”
梁袭:“巴拉巴拉没用的,怎么破?”
锤石回答:“没办法。我不想说这个词, 但确实没有办法。这次对方考虑的非常清楚与明白,如果没有你在其中凑热闹, 他们反而不敢直接把矛头指向苏特,显得太刻意。他们利用你那自以为是的头脑, 让你怀疑上了苏特。调查警官在信任你的情况下,如愿在苏特家搜出两枚炸弹。更要命是炸弹还和复印件在一起。”
梁袭对波比道:“一百万不用给了。”
“等等。”锤石道:“办法也不是没有, 可以以夷制夷。证据确凿,苏特被捕,苏特就变成了一条能咬人的狗。只要苏特愿意,可以把布莱特大法官与雷妮全部拉下水。”
梁袭道:“你意思是让苏特坦白:是大法官给雷妮胁迫他干的,肇孙是真正肇事者。”
“甚至可以说是大法官让他制作炸弹。”
梁袭道:“也要有人信。”
锤石:“目的不在于此,在于雷妮,在内务局, 内务局会不会申请对雷妮进行测谎。按照你说的,大法官曾经给雷妮电话。”
梁袭:“你怎么这么不靠谱呢?”越听越扯淡,测谎都出来了。
锤石无奈道:“我一时半会想不到好的办法,只能先吹牛。你再给我点时间, 我仔细想一想。”
梁袭道:“记住,你想的是计划,不是推理。”
锤石烦:“知道了。”赚点钱这么难。也是,容易的人家不用找自己。这个计划唯一的破绽在于苏特,对方制定了苏特死和苏特不死两套应对方案。
锤石道:“我们是不是聪明过头了?忘记了对方计划失败?”
梁袭一怔:“你就算了,我有时候确实会聪明过头。”哪一步计划失败?
锤石道:“流浪汉,给你送信,接受礼物的流浪汉克莱伊是唯一正面见过炸弹客的人、虽然对方戴了口罩,戴了礼帽,但克莱伊可以证明苏特不是炸弹客。”
克莱伊本应该死在第一枚炸弹之下,但是阴差阳错他活了下来。要知道第一枚炸弹不仅有触发还带有遥控装置,保证这枚炸弹会引爆。其中有警示作用,也有灭克莱伊口的原因。避免模仿犯罪,新闻只报道死了一名流浪汉,没有发照片,有可能坏人并不知道克莱伊没死。
梁袭道:“他们有对话。苏特是典型的伦敦腔。”很容易分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