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袭道:“宝贝你说,有多少女性愿意被波比玩弄感情,最后被出卖呢?注意,一百万英镑。”
卡琳:“嘿!不许转移话题,我是问你的看法。”
梁袭道:“学以致用,为国为民,忍辱负重,勇敢坚强。”
卡琳问:“能靠边停车吗?”
梁袭回答:“不能。”
卡琳问:“你呢?你会为国为民……”
“不可能。”梁袭道:“他有无数的女人,我只有一个。”
卡琳含笑问:“假如有好多女生喜欢你呢?”
梁袭道:“不用假如,确实有女生喜欢我。我说了我只有一个,我只喜欢一个。全世界的女人都不能和你相比,无论她们有多漂亮,多优秀,都不是我爱的那一个。”
卡琳美到心里:“停车嘛,人家要亲亲。”
梁袭道:“亲亲后,顺便咬我一口。我是侦探,当我不懂吗?哼!”
卡琳咬牙:“你总得停车吧。”
梁袭:“一会你就忘了,再咬就不会那么用力。”
卡琳笑着靠在一边看梁袭,满是柔情:“想我吗?”
梁袭回答:“我还是靠边吧。”
汽车靠边停下,还没亲上,电话先来了。蓝牙自动转接到汽车音响,铃声特别的立体。卡琳不管,抓了梁袭后脑勺拉到面前先来两口。
“你哥。”梁袭忙道。
卡琳做贼一般做个嘘的手势,点点头。
梁袭接电话:“哈喽,贝克。”
贝克完全不知道卡琳回国,道:“梁袭,这边有个棘手的命案需要你的帮助。”
“我?”梁袭道:“直接涉入案件不太好吧?”
贝克道:“嫌疑犯联系内务部,内务部同意嫌犯的要求,请你介入协同调查。”
梁袭疑问:“嫌犯是谁?”
贝克道:“独眼龙。”
“卧槽。”梁袭惊讶问:“死者是谁?”
贝克道:“巴列家族的核心成员:蒙达。事关重大,你赶紧过来,我电话里和你说明基本情况。”
梁袭哀怨的看卡琳,这TM的!自己安排了一整套节目,从吃饭,游玩,腻歪……你现在告诉我赶紧过来?
卡琳安慰的亲吻下梁袭脸颊,梁袭无奈道:“好,我尽快过去。”谁让贝克是大舅子呢。
……
昨晚十一点三十分,一对热恋情侣舍不得回家,牵手沿着肯德公园长湖湖边散步,发现湖边的沙地有人趴着,上前查看发现是死者蒙达。警方经过调查,判定蒙达死亡时间为十一点左右,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。死因是枪击,近距离射击蒙达左侧头部。综合尸检报告,考虑蒙达没有进行任何反抗,没有防卫伤,现场视野较为开阔,还有蒙达本身具备一定战斗素质等情况,刑侦部认为,与其说是谋杀,不如说是处决。用枪逼迫蒙达不能反抗,而后开枪杀死蒙达。
现场发现一个烟头,呼应蒙达鞋底灭烟留下的痕迹。刑侦部推测是凶手给了蒙达抽烟的时间。两人认识,并且交谈了一些时间。
技术部门的子弹弹道鉴定结果,杀死蒙达的子弹由独眼龙的官方登记配枪射出,并且使用了消声器。刑侦部的老大立刻联系内务部,在内务部监督下,再对子弹进行了一次鉴定,确证第一次结果是正确的。内务部在今天上午九点登门拜访独眼龙,收走了独眼龙的配枪,并且将独眼龙羁押。上午十点,法官批准搜查令,内务部对独眼龙的所有不动产,私人财物进行全面的调查。
上午十一点三十分,独眼龙提出梁袭介入调查的申请,内务部与梁袭合作过一次,鉴于独眼龙的身份,内务部征求检察官同意后,由贝克联系梁袭。独眼龙直属的两支行动组和行政人员全部被软禁在一家宾馆中,刀锋接手反恐办公室的所有工作。
这等同反恐办公室整个部门被停职。
贝克介绍完情况,梁袭开始提问:“昨晚独眼龙在哪?”
贝克道:“肯德公园。摄像头拍到了他的车停在肯德公园的西面停车场,距离案发现场四百米左右。公园内只有主道有监控,不清楚独眼去哪。十一点十五分,独眼回到汽车内,在车内点了一根烟,抽完后开车离开。”
贝克补充:“香烟的牌子与案发现场的香烟烟头一致。”
梁袭道:“证据会转移,独眼龙的汽车内有没有发现硝烟反应?”衣物等对专业人氏来说比较好处理。
贝克回答:“没有发现,不排除其杀人时特别注意硝烟反应。”
梁袭道:“这说不通。既然独眼龙杀人那么小心,怎么又会被摄像头拍的一清二楚呢?真杀人,他会这么业余?用自己的枪杀人,没挖出子弹,也没有处理尸体,还被摄像头拍到。有点匪夷所思。更匪夷所思的是,独眼龙如果没杀人,他的枪怎么被凶手拿走?怎么送回给独眼龙?”
贝克道:“二十分钟后我们将对独眼龙进行第一次审讯。”
梁袭道:“我不看录像就可以。我先不去刑侦部,我直接去肯德公园现场看实地情况。”
梁袭挂断电话,有些苦恼,卡琳没问,也没有转移话题,因为她知道梁袭在思考。梁袭思考有个毛病,会自言自语,或者是无心的和人对话,她只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好。
梁袭道:“独眼龙外粗里细,他用氓流来伪装自己,却有一颗七巧玲珑心。这个案子很难办,无论我找到有利独眼龙的证据,或者不利独眼龙的证据,我都会怀疑证据真实性。独眼龙有客观杀死蒙达的理由,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内容。独眼龙就是要光明正大杀掉蒙达,他拿准了法律制裁不了他?或许是独眼龙的仇家故意栽赃陷害。无论是哪个可能,都代表这个案子眼睛看见的真相未必是真相。”
卡琳问:“为什么独眼龙要光明正大杀掉蒙达?”
梁袭道:“肯德公园西面有一片墓地,我不知道案发现场的位置,但以我对肯德公园的了解。案发地点距离墓地不远。独眼龙和蒙达的恩怨来源于他们一次官方合作行动,蒙达的错误消息导致多人死亡。法国人调查结果认为蒙达虽然提供了错误的情报,但是蒙达不具备害死人的主观想法。独眼龙则不管主观客观和法国人报告,他已经把血债算在蒙达的头上。”
梁袭道:“如果独眼龙是凶手,他要借我的手脱罪,一切他都安排好了,就等着我进场。和这些老油条打交道,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可信,什么不可信。”
卡琳道:“嗯。”她知道梁袭不是和她说话,而是和自己对话。
梁袭自言自语:“或者?会更复杂?”
……
本案不在于案情复杂,而在于涉案人复杂。与梁袭合作的内务部派遣探员名字也叫罗伯特,他让梁袭称呼他为小罗。小罗今年三十来岁,前刑侦探员,因无法克服对可怖现场的心理厌恶感,最终考核进入内务部,本身具备相当的刑侦知识与经验。
两人看法不谋而合,在了解案件背景后,小罗认为本案无外乎两个可能。一个可能是独眼龙杀了蒙达,一个可能是别人栽赃独眼龙杀了蒙达。以独眼龙的水准来说,无论是诬陷还是非诬陷,本案的证据存疑性大。
梁袭和小罗在肯德公园西面见面认识,梁袭介绍了卡琳。在交谈一会后,卡琳开了梁袭的车先回酒店公寓。小罗由衷夸奖了卡琳的美貌和体贴,两人步行到达公园西停车场。
一到停车场,梁袭就发现问题:“这是转动摄像头。”自动来回移动的摄像头在拍摄中必然遗留时间死角。
小罗道:“这带来更多一个疑问,独眼龙汽车停靠时,有没有人进入他的车辆。”
梁袭道:“你认为独眼龙把手枪放在车上?有人盗枪杀人后再放回去?”
小罗反问:“不具备合理性吗?”作为内务部的探员,小罗立场是保护独眼,梁袭的立场是质疑独眼,看起来双方的立场弄错了,但只有确立双方调查案件的对立倾向,才能更好通过质疑和辩论找到真相。
梁袭不同意:“操作难度高,带有非常严谨的时间性和行动步骤,几乎没有容错率。必须符合以上几个条件:一:独眼龙到达西面停车场。二:诬陷者可以快速打开汽车车门。三:独眼龙把手枪放在车内。四:诬陷者拿到手枪后比独眼龙更快到达案发现场击杀蒙达。五:诬陷者杀人后,比独眼龙更快回到停车场。六:处理干净一切,让特工出身的独眼龙未发现自己的手枪被使用过。七:做所有的事都不能被独眼龙发现异样。”
梁袭道:“因此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。”
小罗思考后点头:“你有什么看法?”
梁袭道:“作为侦探我们资源很少,更喜欢简单粗暴的路线。我的观点和你的差不多,要么杀人,要么诬陷杀人。本案至今虽然天平倾斜为独眼龙杀人,但只是倾斜,暂时还没有决定性证据。我认为如果是独眼龙杀人,可能留有独眼龙没杀人的证据。如果是诬陷杀人,可能留有独眼龙杀人的证据。”也有可能诬陷者拿到独眼龙的杀人证据,当然这样一来就不能称呼为诬陷者。
梁袭说的这句话不好理解,但是小罗完全明白,非常赞同:“对。不过,如果是凶手预判了我们的预判呢?”
梁袭笑:“我们就预判凶手预判了我们的预判。你会问,凶手预判了我们预判了凶手预判我们的预判怎么办?”
小罗大笑:“是我想多了。我建议步行到案发现场,走走这条路线。”
第三百三十三章 独眼案(二)
到案发现场有一条70公分的沿湖步行沥青道,沥青道的右边是草地,左边也是草地,左边的草地大约三米宽,而后是一个45度的斜坡草地,下面是湖边。湖边以沙石为主,一列路灯位于左边草地,在夜间也可以为湖边提供照明。
梁袭实验了一下,以他一米八左右的身高,在沥青道步行时,看不见湖边,勉强能看见湖水的边缘。每一百米有一个混凝土台阶通向湖边,湖边设立有警示标牌。
小罗在下,梁袭在上,两人步行到了案发地点汇合。现场已经处理完毕,不过还布置警戒线没有撤除,一名巡警在附近负责看守警戒线,估计很快就会收到撤离命令。
小罗道:“诬陷者不可能比独眼更快到案发现场,还和死者聊天,点烟。即使使用消声器,在安静的夜晚,独眼在附近的情况下,不可能没有察觉。”
梁袭同意,提出新的假设:“除非独眼不是去案发现场。”
小罗看远处的一家路边咖啡摊,道:“审讯录像差不多过来了,喝杯咖啡?”
……
散步!独眼龙回答审讯官时,告诉审讯官,昨天心情不好,于是到肯德公园散步。他把手枪留在车内,为什么留在车内?独眼龙回答,他习惯不配枪轻松散步。问独眼散步路线,独眼回答没有路线,随意走走。
沿湖边吗?或许是,或许不是。
有发现枪支被使用过吗?没有。
关于你和蒙达的恩怨有描述错误吗?没有。
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蒙达死亡?今天你们找我的时候。
昨晚几点回家?十二点左右到家。
你妻子说你没马上回卧室,而是在客厅喝了几杯威士忌?是的。
为什么?心情不好吗?是的,所以才去散步。
梁袭和小罗坐在一边草地上看完审讯,梁袭道:“很随意,他一点都不担心,完全是在搪塞。”
小罗同意,提出自己意见:“如果是谋杀,为什么独眼心情会不好,回家后一个人在客厅喝一杯?应该很高兴。”
梁袭道:“我更奇怪是为什么独眼不说实话,是不是不能说实话?如果昨天他到公园目的不是杀死蒙达,那么必然是去做另外一件不可见人的事。”
小罗接口:“诬陷者知道这个信息,于是想办法利用了这一点。”
梁袭道:“我们从诬陷角度去看本案,诬陷者为什么要冒险用独眼的枪?诬陷者目的到底是为了杀死蒙达,还是为了诬陷独眼?如果只是为了杀死蒙达,没必画蛇添足,添的不是一般的足。”
小罗道:“也许,也许不仅为了杀死蒙达,也要栽赃独眼。”
梁袭道:“从你的这个解释推理,蒙达和独眼是一个阵营的人。他们的敌人杀死了蒙达,栽赃了独眼,瓦解了他们的阵营。”
梁袭问:“假设就是独眼杀人呢?为什么你不相信独眼杀人?”
小罗解释道:“因为独眼杀人手法太拙劣。他的手,脚,头,路边捡到的树枝都能做为凶器,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配枪去杀人?我再分析消声器,搜查没有找到消声器,独眼官方用枪没有配备消声器。带消声器,说明独眼预谋杀人,他脑子坏掉了?用自己的枪去预谋杀人?如果独眼是激情杀人?他怎么会带上一个消声器?”
梁袭道:“我始终觉得诬陷成本太高,风险太大,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。诬陷的前提要将独眼单独约出来。还要让独眼将手枪留在车内。是谁有这么大魅力呢?为什么独眼不能告诉审讯官实情呢?”
小罗问:“你认为?”
梁袭道:“从犯罪行为和成本与利益来说,我认为真相是独眼击杀了蒙达。”
小罗有些激动:“我刚才问了好多问题怎么解释呢?独眼杀蒙达,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配枪呢?完全说不通。”
梁袭道:“我更奇怪的是,独眼杀人,为什么还要请我来查案?”
小罗双手挥舞:“所以我是对的。因为独眼是被诬陷的,所以才请他信任的你来协同查案。”
梁袭道:“可是我认为杀死蒙达就是独眼。”
小罗无语,摊手,你高兴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