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尔文在痛不欲生的炙烤下,心里面竟然有一丝后悔了。
当然,这并不是他良心发现,而是他知道自己要死了。
通过路过车主的车载摄像头和手机视频,江淼看到了被烈焰中,失去声息的埃尔文,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家伙死了。
要是这种情况下,埃尔文还可以幸存下来,那他就真是天选之子了。
解决了埃尔文,江淼又暗中修改了埃文斯负责的那一部分技术资料,将一部分可能发展出拟人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料给改了。
虽然江淼在人工智能领域没有什么名声,但那是他不想出风头,故意藏拙。
其实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平非常高,毕竟有鉴定面板,同时还常年保持着大脑的高效运行,因此给埃尔文修改技术资料,那是绰绰有余。
甚至他将相关内容改得以假乱真,不过如果按照他修改的内容进行研究,估计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强人工智能。
不过他倒不是改得面目全非,毕竟这样做很容易露出马脚,他修改之后的内容,如果继续研究下去,大概就可以搞出一个介于初级人工智能和中级人工智能之间的程序。
这样做,可以打消新伊甸园公司管理层的一部分疑虑。
毕竟新伊甸园公司的管理层只是想要一个商业化的人工智能,而不是为了灭亡人类这种事情。
只要人工智能可以按部就班研发成功,埃尔文死了就死了,反正技术研发部还有大卫·图灵这个核心研究员在。
至于埃尔文的突然死亡,会不会导致新伊甸园公司分崩离析,那就不是江淼考虑的事情了。
他只要埃尔文死和扼杀强人工智能就可以,其他的无所谓。
第三百九十四章 开年不利
新的一年,在漫天风雪中到来。
2032年,1月5日。
江淼来到了漠南的哲里木地区。
哲里木地区作为海陆丰集团三个早期的核心发展区域,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其经济不仅仅非常发达,而且是亚联内部少数还维持着露天农业的地区。
他这一次北上的行程安排,先是在京城呆了一个多星期,和亚联高层会面和交谈一些事情,之后的第二站就是哲里木地区。
从飞艇站出来。
哪怕路上是漫天风雪,仍然可以看出两侧的繁荣。
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,当地分布着大量小镇。
但这些小镇又与传统乡镇不太一样。
其中最大的区别,主要体现在交通系统上。
哲里木市并没有其他地区那样的核心大城市,而是以一个个中小城市均匀分布,然后通过发达的高架轻轨线相互联通。
黄金时代末期的2025年,哲里木地区的人口大约是280万左右。
而到了今年2032年,该地区的人口飙升到了677万。
当然,这并不是靠本地人口的自然生育,而是有大量外来移民涌入,这些移民以华北沿海地区和黄河两岸的农村人口为主。
车上,江淼看着漠南分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年鉴。
目前哲里木盟的露天农场面积为6473万亩,主要经济作物为仙豆大豆、橡胶草、玉米。
其工业也是围绕着仙豆大豆、香橡胶草、玉米的深加工产业。
比如经过再次品种改良的橡胶草,可以每年一收,种植周期大约六个半月左右,亩产原胶大约2300公斤到2600公斤左右,另外还可以产生大约400公斤左右的菊糖副产品,以及大量有机肥原材料。
目前整个哲里木地区大约有1000万亩左右的橡胶草,每年可以生产2300万到2600万吨原胶,和大约400万吨菊糖。
从资料上了来看,目前橡胶草还发展出三个二代品种,这些二代品种主要的改良方向,除了产量之外,就是其胶质的分子结构种类了。
这么多橡胶原胶,自然产生了非常衍生的加工产业。
哲里木地区的天然橡胶产业,目前是北半球最大的。
之所以限定为北半球最大。
原因自然是因为澳洲南部的维多利亚沙漠中,也有一个大约1000万亩的橡胶草种植基地,那边则是南半球最大天然橡胶产地。
澳洲目前是赛里斯各大农业集团的新热点。
一方面是因为大量东南亚沿海的低洼地区被淹没,比如红河三角洲、暹罗的曼谷、湄公河三角洲等,这些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,今年全球海平面已经比2025年时,上升了大约11米左右。
澳洲就成为这些被淹没地区的人口主要流入地区。
除此之外,从欧洲和北美移民过来的理工科人才。
还有东瀛和南高丽的移民。
加起来之后,目前澳洲总人口已经突破1.84亿人。
要知道,2025年的时候,澳洲本地人口才2700万左右,在不到七年时间里,其人口就增加了1.47亿,由此可见各地移民涌入的规模有多么庞大了。
好在这也是亚联的目的之一。
现在澳洲几乎变成了一个人口熔炉,本地白人、赛里斯人、爪哇人、暹罗人、安南人、东瀛人、高丽人、西欧人、北美人、南美人等,全部都在这里可以看得到。
而且亚联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,不允许单一种群建立专属社区,必须分散居住,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传统的种族观念。
如此庞大的人口,看起来对于澳洲的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压力。
然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。
哪怕是没有各种新技术,澳洲的自然资源禀赋,仍然可以承受1亿人口,极限状态下,可以承受3亿人口。
更何况是在白金时代。
澳洲的大自流盆地,其平均海拔低于200米,周围地形非常平缓,通过在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修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,然后利用自然落差向盆地输水,就可以获得一大片水资源充沛的耕地。
目前整个大自流盆地的开发度非常高,其露天耕地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,内部水域面积则达到12万平方公里。
这15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,主要以种植小麦、玉米、燕麦、大麦、小米、高粱为主。
而澳洲沿海的沙漠地区,则以种植橡胶草、仙豆大豆等耐旱经济作物为主。
这个农业格局,是从2030年才开始全面形成的,经过这两年的调整,现在终于发展起来了,成为和赛里斯北方相提并论的全球核心粮食主产区、经济作物主产区。
一南一北两个露天农业区,保证了亚联的各种农产品,可以全年供应。
虽然室内农场的出现,让很多蔬菜水果不再依赖露天耕地,但这并不代表露天耕地没有价值。
比如粮食作物、经济作物,很多还是在露天耕地上种植。
这一点主要是性价比决定的。
室内农场确实在种植基因编辑品种的情况下,可以让粮食亩产飙升十几倍,但这存在一定的风险,而且单位成本也不见得可以减少太多。
虽然现在亚联内部对于转基因农作物、基因编辑农作物的接受度比较高,但亚联高层仍然没有盲目推广。
一方面是科研机构还在研究这些基因改造之后的农作物,研究其对于人体是否存在严重的副作用。
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防万一。
这个以防万一,主要是室内农场太依赖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了,如果一旦现代工业系统崩溃,比如电力系统无法稳定供应电力,那室内农场必然会无法维持。
将粮食生产都押注在室内农场上,亚联高层显然没有那么大胆。
这可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,而是风险太大了。
现在亚联高层的想法,或者说江淼等智库专家的建议,是三条路线并行。
即露天农业要维持一定规模,室内农业要继续发展,工业合成食物技术要继续研发。
只有这样做,才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风险。
比如海陆丰集团的农业新品种研发任务中,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各种农作物新品种,其研发投入仍然维持着不小的比例。
这就是未雨绸缪。
如果未来亚联,乃至人类的工业体系崩溃了,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,那这些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品种,就是人类文明的救命稻草。
…
不知不觉间,江淼的车来到了一处郊外的科研基地内。
刚刚从地下停车场出来。
黎子轩看了一眼手机,然后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。
江淼看向过来迎接的基地负责人黄小米:“小米,先安排一个办公室给我,今天考察你们基地的事情,下午再进行。”
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但是黄小米还是点了点头:“没问题,我马上安排。”
不一会。
江淼一行人就来到了基地内部的一个大会议室内。
黄小米大概猜到江淼可能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,便带着一行人来到这里:“老板,这边请,会议室里面有一个小办公室。”
“嗯。”
江淼进了小办公室,其他人在大会议室内小声交流着,只有黎子轩跟着进去。
坐下来,他脱下外套。
黎子轩已经拿出笔记本电脑。
江淼输入密码和指纹解锁,然后通过内部专线,通过一个软件,打开了一个视频会议。
调节了一下收音设置,他喊道:“老张,我上线了,其他人都到了吗?”
“江院士,你来了,还有五个人没有到,咱们稍等一会,顺便也看一下我发过去的几份文件吧!”亚联智库中心负责人张少峰向他说道。
“好。”江淼随即打开手机,找到了亚联智库刚刚发过来的几份文件。
看了第一份文件,他就眉头一皱,不过由于其他人没有到,便没有说什么。
办公室内的黎子轩,给他冲了一壶茶。
大约十几分钟后,其他被邀请的智库顾问们,也全部到齐了。
张少峰同样让他们先看文件,同时宣布半个小时后讨论和提出建议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