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玄幻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我看到了一切_分节阅读_第286节
小说作者:岭南仨人   小说类别:玄幻小说   内容大小:1.53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5-11-27 12:44:52

  “是。”

  半个小时后。

  “侯总监,检查完毕,连接符合要求。”

  “撤离。”

  随着配重小组撤离。

  “撤离完毕。”

  “收到。”侯鑫紧接着吩咐道:“固定小组开始有序放松系留缆绳。”

  “固定小组收到。”

  8条系留缆绳一点点松开,飞艇开始向上漂浮,1000吨配重也跟着缓缓向上。

  江淼的望远镜,看向飞艇下方的骨架,特别是那些承重梁,上千吨的重量并没有什么压力。

  在望远镜镜头中,承重梁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形,这很明显是没有超出其承受极限。

  安装在这些承重梁上的检测器,也没有检测到太严重的变形数据。

  测试还在继续。

  工作人员不断增加配重的重量,测试着这270万立方米的氢气气囊,究竟有没有2000吨的有效载荷。

  三个小时后,配重重量终于超过了2000吨,不过配置小组还在继续增加配置,因为配重还需要考虑后期的蒙皮、自动驾驶仓、电动螺旋桨、辅助控制设备、电池箱等重量。

  直到实验飞艇的总重量达到3250吨,飞艇才被配重重量压在地面附近,无法继续上浮。

  但是当飞艇总重量减少到3150吨时,其又会继续向上漂浮,显然这和设计的漂浮临界点3200吨基本一致。

  拿到新鲜出炉的测试数据,侯鑫向江淼汇报了一下情况:“老板,最大承重量基本符合预期,在漂浮到海拔1000米高度时,由于空气密度下降,飞艇有效载荷下降了11%左右,如果未来要安全跨越海拔比较高的区域,可能需要减少一部分有效载荷。”

  “嗯。”江淼摸着下巴的胡茬,他笑着问了一个问题:“侯总监,你说咱们公司的飞艇,可以用在运河接驳上吗?”

  “运河接驳?”侯鑫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又仔细思考起来,过了一会他拿起手机,借助手机上的AI,调查了一下目前内河运输船的一些情况。

  浏览了AI收集到的各种内河运输船的数据,他抬起头来回道:

  “老板,如果以蓝鲸3号的2000吨近地面有效载荷,海拔1500米的有效载荷为1680吨,是可以拉起载重吨1000吨的内河运输船,因为载重吨1000吨的内河运输船,加上自重和燃油,极限就1600吨左右,普遍在1400吨到1500吨左右。”

  一旁的万高峰也在分析着这个设想,他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:“目前国内运河之中,还在建设的赣粤运河、赣浙运河、湘桂运河其分水岭的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,如果可以采用飞艇吊船接驳,确实是可以考虑,成本方面…”

  侯鑫给万高峰补充了一下数据:“成本方面,我刚才查了一下,长江三峡船闸的过闸费用,载重吨1000的运输船的收费是四百多块钱,如果说集装箱船,价格更加低一点,一般是三百五十块钱。”

  “这样吗?”万高峰知道蓝鲸飞艇的载重成本:

  “我们每公里每吨能耗成本是0.01元左右,假如要绕开三峡大坝,以50公里为航程,一趟下来,每吨能耗成本为0.5元,以1500吨为标准,能耗成本就是750块钱,加上折旧费用和其他费用其,成本大概是1000块钱,确实可以考虑。”

  侯鑫微微点头:“没有错,特别是南岭和武夷山两侧的航道,由于地形的限制,哪怕是建设了运河,以后运河的通过也是存在极限。”

  对于这些运河存在的通过极限,万高峰虽然不是内河运输行业的从业者,但是他稍微分析一下,就知道这种船闸密集的运河,通航速度和通航效率非常低下。

  他又继续说道:“我们的大型飞艇由于有大量氢气的原因,估计没有办法靠近城市,只能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作为补充运输,老板设想的运河接驳业务,确实大有可为。”

  “嗯,如果可以在运河附近规划一条安全的低空航道,就可以考虑吊船接驳。”万高峰又补充道:

  “当然,如果可以设计一种快速吊运的集装箱笼子,使用在集装箱船上,或许可以直接吊集装箱,而不用将船一起吊过去,费用还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左右。”

  一直默不作声的杨元真,冷不丁开口:“其实在船闸附近寻找一条最短的低空航道,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。”

  侯鑫摇摇头:“是呀!就是担心水坝管理方不同意飞艇太靠近,毕竟吊运过程中,一旦上千吨物品砸下来,对水坝的破坏力太严重了。”

  万高峰也知道转运距离是关键:“如果在船闸附近的转运积累在20公里以内,那我们的成本很接近船闸了。”

  听了众人的讨论,江淼随即作出决定:“那飞艇公司就和物流事业部组一个研究小组,跟进飞艇在运河接驳的项目。”

  “好。”万高峰自然没有意见。

第二百四十四章 微环境

  江淼看了今天的飞艇测试。

  离开之前,他向飞艇公司负责人万高峰吩咐道:“高峰,虽然安全设计可以避免氢气气囊爆炸,但是必要的安全测试还是必须进行的。”

  听懂了老板的吩咐,万高峰点了点头:“我明白,不过陆丰飞艇测试基地不适合做测试,我建议等九月份民勤基地建设完成,在民勤周围的沙漠设立一个安全测试中心。”

  “可以,你们看着办吧!”

  为了保证安全,估计全尺寸的飞艇要炸上十几艘,才可以弄清楚遇到突发状况时,飞艇的真实安全性。

  这些测试费用大概需要几个亿。

  不过这些投入是必须的成本。

  江淼回来的时候,已是夕阳西下

  在路上,晚风轻轻吹拂,给燥热的七月,带来一丝丝凉爽。

  从陆丰返回城区的公路上,他时不时可以看到路边有很多车辆在运输荔枝木和龙眼木。

  从五月份开始,由于海陆丰公司的新技术榴莲大获成功,本地很多农户都开始寻求合作。

  这些龙眼木、荔枝木都是改种榴莲的农户,将老果园的荔枝龙眼砍掉了,然后将木头卖给木材收购商,一般这些荔枝木龙眼木都转卖给一些木炭厂做木炭,或者直接卖给做烧鹅烧猪之类的餐饮作坊使用。

  当然,海陆丰一般不和小农户合作种植榴莲,主要是不好管理。

  通常情况下,公司会和当地的合作社、农业公司、大户合作。

  其实现在农村也没有什么人了,很多家庭都搬迁到了城镇居住,这对于合并管理的工作比较有利。

  很多农户找搬去城市的亲朋好友租借果园和坡地,凑一凑就可以达到签约合作的最低标准,即10亩。

  毕竟以前那种种植模式,实在是太难管理了,地块非常小,又非常分散,海陆丰公司要派指导的农业技术员都要浪费很多人力物力。

  公司的农业合作事业部对于汕美和琼州两个榴莲种植区域,进行了非常详细划分。

  比如汕美本地,根据季度和地域进行了划分,划分为:

  夏区(5—9月份):城区和公平镇、陆河县。

  秋冬区(8—12月份):海丰地区。

  冬春区(1—5月份):陆丰地区。

  这些种植区可以通过特殊的药剂调节,让榴莲定期进行开花结果,保证本地一年四季都有榴莲产出。

  其实本地这些荔枝龙眼砍掉也好,江淼家里以前也种植荔枝龙眼,荔枝龙眼有大小年,而且采摘非常费时费力,基本只能靠人力采摘。

  而且汕美本地的荔枝龙眼品种没有竞争力。

  比如丰年的时候,一部分品种的荔枝收购价格就几毛钱;而到了小年,荔枝虽然收购价格有几块钱,可产量也不多,甚至可能颗粒无收。

  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,老一辈干不动了,年轻人又觉得种植荔枝龙眼没有赚头,本地很多荔枝龙眼果园其实都是处于半野生状态。

  刚好这几年外面经济形式不好,不少年轻人被逼回来,现在本地农业改种植榴莲了,吸纳了不在少数的返乡年轻人。

  江淼看到这些荔枝木龙眼木,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件事。

  那就是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,在今年四月份立项了荔枝转基因砧木项目、龙眼转基因砧木项目。

  转基因砧木技术可以通过人工设置,让转基因砧木具备极强的耐旱耐低温特性,同时有特殊的养分储存根块,可以支持果树、经济树木一年四季开花结果。

  特别是在岭南这种全年基本没有零度的地区,基本可以实现一年十二个月都有收获。

  这个技术非常有用。

  以荔枝为例子,如果不通过转基因砧木人为调节开花结果的时间,那国内的荔枝每年都会集中在夏季上市。

  这种季节性水果,会带来两个大问题。

  第一个问题,就是集中上市带来踩踏风险,特别是到了丰年,果农面临收购商的压价,根本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。

  第二个问题,那就是风险集中,国内的荔枝主产区在岭南、桂省、福省、琼州,即华南F4地区,该区域是台风高发区,夏季荔枝上市的时候,很容易遇到台风,导致果农损失惨重。

  通过转基因砧木技术,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,只要开花结果的季节分散,风险同样会被分散。

  同时荔枝的市场价格也会被拉平,不会出现太严重的波动。

  这既有利于种植者,也有利于消费者。

  江淼并没有深入参与荔枝转基因砧木、龙眼转基因砧木的开发,主要做技术指导工作,毕竟转基因砧木技术在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内部,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,只要借助女娲系统,加上江淼的指点,一般搞两三年就可以获得相对成熟的转基因砧木。

  目前江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培育新品种上,以及开心果转基因砧木、樱桃转基因砧木上。

  其中培育新品种的工作,除了他一直在培育的橡胶草、仙豆大豆之外,还有之前研究过的甘蔗、木薯。

  另外他还给转基因砧木实验室下了几个任务,其中就包括利用成熟的异木棉转基因砧木为基础,研究嫁接木棉;研究油茶转基因砧木;研究柑橘转基因砧木。

  这些育种科研项目中,有些还在步履蹒跚,有些则已经硕果累累。

  比如甘蔗育种项目。

  由于是江淼亲自主导的项目,这个项目的进度非常快,从去年的第一代甘蔗品种开始,目前已经通过基因定向筛选,培育出了第四代甘蔗品种。

  其中三个甘蔗品种已经在进行实验性种植。

  这三个品种分别被命名为:木蔗1号、木蔗2号、木蔗3号。

  起木蔗这个名字,自然是有原因的。

  理论上甘蔗的含糖量极限大概在30%,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甘蔗品种中,比如云蔗081609,最高含糖量可以达到19.2%。

  那为什么甘蔗无法突破含糖量30%的界限,原因就在于含糖量太高,会导致细胞脱水,生物本能抗拒含糖量超过30%的进化,因为这是不符合生物生存的进化趋势。

  江淼自然清楚这一点。

  因此他的解决方案三个方向,高产、结果、特化。

  结果在一系列培育过程中,江淼发现甘蔗的亩产是存在上限,哪怕是水肥光热都非常充足,甘蔗亩产就18吨左右,很难突破这个上限。

  结果组的培育中,同样没有没有办法,哪怕是他采用很多野生甘蔗的原始种,仍然没有办法培养出含糖量高,同时果实亩产高的品种。

  反倒是特化组,在一系列诱导突变过程中,出现一个特殊的芽变,这个特殊芽变,就是木蔗系列母本起源。

  木蔗系列一改甘蔗的禾本科本色,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飙升,其木质素几乎和禾本科的另一个巨头—竹子差不多。

  这种进化方式,让木蔗茎杆也变得和竹子差不多,在茎杆内部形成一节节的中空结构。

  但是和竹子不一样的一点,那就是木蔗的蔗节内部,并不真正的空心,而是变成了储存糖分和水分的结构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473页  当前第286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286/473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我看到了一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