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代我向江总问好。”
众人一番寒暄。
门口另一侧的货物进出通道上,运输香蕉秸秆的拖拉机,络绎不绝排着队,等待进入工厂卸货。
被琼州农科院邀请过来的国内纺织品协会会长等人,来到了原麻生产车间。
看着机械抽丝后,浸泡在生石灰溶液的麻丝,其中一个精神抖擞的老人询问道:
“贵公司的果麻双用香蕉,亩产蕉麻多少公斤?”
“1100∽1300公斤左右。”老黄回答道。
“亩产?”那老人有点震惊了,他过来之前可是询问过农科院的很多相关研究员。
“就是亩产。”
纺织品协会会长提了提眼镜,看向郑思文问道:“不得了,我记得你们这个品种在琼州只需要半年左右,就可以收割一次吧?”
“是小麦克这个品种,另外两个品种需要七八个月。”郑思文解释了其中区别。
另一个人开口问道:“有黄蕉麻的原麻成品吗?”
吴厂长给众人带路:“有,各位请跟我过来。”
来到梳麻车间。
众人就看到了次级、特级、特优级的麻丝。
紧接着便看到这些麻丝和长绒棉棉丝混纺,成为一条条规格不同的棉线。
纺织品协会的客人,很多都是专业人员,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些棉麻线的含量和规格。
棉麻丝上手之后,更是摸出了其舒适度、柔韧性、弹性的大概情况。
“质量不错。”
“高支数棉麻线也非常好。”
“刘会长,你认为琼州可不可以利用蕉麻发展一个比较有规模的产业?”
纺织品协会会长点了点头:“问题不大,按照新品种香蕉的蕉麻产量,你们琼州几十万亩香蕉,如果都种上,估计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原麻生产地区。”
但是纺织品协会的一个副会长,其小声提醒道:“虽然这个蕉麻产业潜力巨大,但还是要考虑市场,天竺黄麻产业可以发展起来,是欧美企业在背后的操盘,国内蕉麻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,没有那么容易。”
众人逛了一圈生产线。
他们发现海陆丰公司的生产线非常齐全,从源头、初加工、深加工、再加工都包含了。
刘会长拿起一件棉麻短袖衬衫,笑着说道:“你们公司的生产线还真是一应俱全,这产品也非常不错,是你们公司自己的工作服吧?”
“我们这个车间只是供应内部工作服之类,大规模生产衣服之类,暂时没有这个打算。”郑思文摇摇头回答道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刘会长放下衣服:“原麻市场和相关产业肯定要跟着改变,不知道海陆丰公司打算如何推广种植?”
其他人也停下交流,仔细倾听起来,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。
郑思文镇定自若地回道:“我们总公司已经制定了计划,估计会在3年推广到整个琼州,10年推广全国。”
听到这个推广时间表,众人顿时交头接耳讨论起来。
“3年琼州,10年全国?”
“这个时间倒是挺合适。”
“3年内只在琼州内部推广,确实比较稳妥,如果中途有什么意外,船小好掉头。”
琼州农科院院长则关心起另一件事,他靠过来,在郑思文旁边小声问道:“郑经理,不知道你们的香蕉品种有没有成熟的?我想带人尝试。”
郑思文一下子猜到对方的想法,估计是担心香蕉风味问题,他看了一下手机时间,随即点了点头:“可以,也快中午了,我们一起过去香蕉仓库那边吧!”
香蕉仓库就在蕉麻工厂隔壁。
除了要海运到内地的青香蕉,还有一小部分是储存在这里,准备发到琼州各地的专营店销售的产品。
“阿周,仓库有熟度比较高的香蕉吧?”
“有,我去拿。”
不一会,仓库管理小队长阿周就用手推车拉着好几箱香蕉过来。
这些都是因为物流不及时,加上采收时成熟度偏高,不能海运的一小部分香蕉。
郑思文蹲下来,撕开保鲜膜后,向众人喊道:“大家别客气,都尝一下,给一个评价。”
农科院院长和几个研究香蕉育种的研究员,第一时间就掰了几条半黄的香蕉。
其他人也跟着掰香蕉。
吃了一口,其中一个研究香蕉育种的研究员,随即眉头一皱,然后又吃了一口,仔细品味起来:“这味道真的好像大麦克。”
而纺织品协会会长吃了一口后,却一脸惊奇:“这香蕉味道怎么和其他香蕉不一样,有点像小时候吃的香蕉糖。”
另一个香蕉育种研究员紧张地问道:“郑经理这个品种和大麦克有亲缘关系?”
郑思文知道这些研究员担心什么:“是的,不过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技术,不需要担心黄叶病之类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
“没有想到大麦克还有起死回生地一天。”
琼州农科院院长吃了小麦克香蕉后,就知道这个品种不会太差,虽然其风味比不上真正的大麦克香蕉,但至少要七八分相似度,入口非常香甜。
其它人吃了之后,也是非常惊讶这个味道。
这种和其他香蕉不太一样的香甜,就是上个世纪大麦克香蕉主导世界香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这下子,大家对于新品种香蕉的信心更足了。
第二百二十三章 行业关注
作为沿海地区的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地区,是第一批收到小麦克香蕉的销售区域。
目前琼州分公司每天采收2300∽2400吨青香蕉,使用冷藏大柜进行运输,通过海路运输。
为了保证香蕉到了之后,可以及时上架,各地的仓储中心都建立了专门的催熟室。
其实香蕉从琼州到津港仓库,通常都要7∽10天,哪怕是维持在13摄氏度的适宜温度,这些香蕉已经非常接近成熟状态了。
因此京津地区的香蕉到岸之后,基本不需要进行二次催熟,就可以拉过去专营店。
津港南仓储中心。
工作人员开着叉车开始卸载着香蕉。
“老秦,这批香蕉成熟比较高了,马上安排上架。”负责抽检留样品的质检员小冬喊道。
“知道了。”
香蕉被装在纸皮箱内,内部还有一层保鲜膜,几个负责搬运的工人快速将一箱箱香蕉搬到手推车上。
隔壁仓储超市的货架上。
都是没有拆封的香蕉。
“服务员给我50箱,要青一点的。”一个穿着皮大衣的中年人直接向服务员喊道。
服务员一眼就认出是前几天在她这里拿了20箱香蕉的水果店老板:“李老板,青一点到要去仓库,你说一下要多少成熟度的?我给你调货。”
“可以调货?那感情好,带我看一下吧!”
“没问题。”
进入仓库区。
李老板看着一大仓库的香蕉、人参果、草莓、番茄,还有其他海陆丰公司签约农户的水果蔬菜。
他感到非常吃惊:“你们这么多水果都做呀?”
服务员笑着介绍起来:“贴着黑色标签的农产品,是我们公司自营农场生产的,贴着红色标签的合作农户种植的农产品,所有产品质量都是可控的。”
“我是做精品水果的,如果在你们这里拿货物,可以预订吗?”
这个时候,仓储中心的市场管理总监过来了:“你好,我是这个仓储中心的总监何晓书,请问贵姓?”
“额,免贵姓李,何总监你好!”李老板笑着伸手过去。
两人握手之后,李老板开口问道:“你们仓库可以直接发货到隔壁的大城吗?”
“如果你不是大批量,还不如自己过来运,我们配送跨城是要收费的。”何晓书提议道。
对于这种在县城的精品水果店,由于海陆丰公司还没有将专营店开过去,就是有利可图的。
但对于周边的大城市,就基本不会有水果店过来海陆丰公司的仓储中心拿水果,原因非常简单,他们拿了水果,价格上也竞争不过海陆丰专营店。
只要海陆丰专营店覆盖的地方,其价格是比同行低很多的。
当然,这要看运输费用,如果可以通过海运或者内河运输,价格基本可以维持全国统一,如果不能使用的地区,价格肯定要调整。
类似于李老板这种专门经营小县城水果店的,他们如果愿意自己过来拿货物,利润还相对可观。
不一会,李老板就拿了五十箱香蕉,还有其他一大堆水果回去了。
仓储超市这边。
过来消费的客人并不少。
主要是海陆丰专营店APP在过年期间的注册用户规模,终于突破了9000万,目前稳定在9324万左右。
这些用户就形成一个大型私域。
通过这些用户,海陆丰公司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源。
价格低廉、质量过硬、同城配送,三合一的情况下,很难有竞争对手。
“这个香蕉好贵!要十块钱一斤…”一个女孩小声吐槽道。
她男朋友指着标签说道:“看清楚,是十块钱一公斤,一斤五块钱。”
“这个也挺贵吧?我在琼州一斤就两三块钱。”
“你都说是琼州了,这里是哪里?”她男朋友直接无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