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玄幻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我看到了一切_分节阅读_第239节
小说作者:岭南仨人   小说类别:玄幻小说   内容大小:1.53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5-11-27 12:44:52

  由于经过了干燥和粉碎,这些牛粪溶液并没有发出臭味。

  其实有臭味也无关紧要,因为这个房间的通风系统是有除味过滤设备的,可以有效减少臭味。

  更何况牛粪本来就不太臭,至少比起猪粪好太多了。

  “很好,老方,你以后都要按这个流程来操作。”

  老方满头大汗:“杨队长,这防护服和头盔可以不穿戴吗?”

  “不行,这些电池液里面有革兰氏菌,有可能存在感染风险,绝对不允许无防护操作,而且你每一次进出都要进行消毒。”

  “这么麻烦…”老方有些无奈。

  “别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,如果被安全员发现,你应该知道后果的?”杨凌宇严肃脸,用极其低沉地声音恐吓道。

  “呃…我知道了。”老方讪笑着点了点头。

  用了三个多小时,众人合力将150个电池箱都注入了微生物电池液。

  150个电池箱,分布在5个房间内,每一个房间30个电池箱,为了方便调控,这里是使用气温和光照度来调节发电功率。

  控制系统已经提前设置好了程序,需要发电多少,系统会自动通过光照度、室内气温,让发电菌进入高效期、中效期、低效期、停歇期、爆发期。

  150个电池箱的初期电池液有机物浓度是不一样的,这是为了方便进入循环平均两天半,就要给一两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,要时刻保持整个供电系统,至少有140个电池箱可以正常供电。

  这个发电室,每年如果满负荷运行,发电32万度,每天最大发电量876度,而且可调节性非常强,发电功率可以从0千瓦时到36.5千瓦之间,平滑切换。

  该发电室的发电功率,也是专门给羊城仓储中心设计的,可以维持仓储中心、仓储超市、办公楼、员工宿舍、停车场充电桩的全部负荷。

  至于电池液的粉料,自然是由总部那边生产,然后统一配送过来,羊城仓储中心平均每天才消耗40公斤左右的电池液粉料,就可以维持这个面积60亩的仓储中心,外带一栋50个房间的自建房。

  杨凌宇一行人在这里又待了两天,直到整个系统正常发电。

  羊城仓储中心也用上了自己的电力,这每年至少给整个仓储中心节约了30万度电外购成本。

  虽然初期建设这个系统,需要花费48~55万的成本,但这个成本只需要两年左右,差不多就可以赚回来,这一套系统设计的使用寿命为30年,平摊到每一年,就是每年1.6~1.83万的设备折旧费,加上维护、粉料、水、更换一部分零部件,平均每年的综合运行成本为3万元左右。

  即一度电0.1元的成本。

  至于电工老方的人力成本,他其实不能完全算发电室的人力,因为在发电室没有建设之前,仓储中心就需要一个电工常驻,现在不过是充分利用一下劳动力而已。

  要不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积太大,加上需要各种配套设施,这东西的应用范围肯定不止固定发电站。

  不过公司已经计划购入一大批电动面包车、电动小货车,用于仓储中心向专营店、客户配送货物。

  仓储中心、工厂、养殖场、农场,这些有富余场地的产业,都会陆续规划建设发电站、发电室,争取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,甚至可以通过充电桩,获得一部分收益。

  就在羊城仓储中心的发电室投入使用之后。

  羊城当地的供电局也派了一队电力工程人员过来,他们主要是过来拆除电表,同时也是过来查看这个仓储中心的电力情况。

  负责带队的工程师杜国标见了李海涛之后,好奇地问道:“李经理,你们确定要拆除电表,现在拆除了,以后要再申请就麻烦了,还不如留着备用。”

  然而李海涛却摇了摇头:“我们内部供电系统已经可以平稳运行,还有备用的柴油发电机、大型蓄电室,基本不会出现用电问题。”

  这也是改进之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,特有的优势之一,虽然发电量不大,但发电功率高度可控、发电条件不存在高风险。

  发电功率高度可控、发电条件不存在高风险,对于独立建网的小型发电室而言,才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。

  比如风电、光电、潮汐发电之类,你看看哪一个加工厂、居民区,敢独立使用这些发电设备建内部电网,发电过程中不稳定性,一不小心就可以让整个电网瘫痪。

  这也是国电、南电等电网系统,对于风电、光电又爱又恨的原因,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波动,堪称电网杀手。

  被江淼改进之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,就没有光电、风电的巨大波动性,而且发电过程中的低成本可调控特性,也让其力压火力发电站。

  毕竟火力发电站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,低成本可调节功率的区间比较狭窄。

  一台发电功率为50兆瓦的燃气轮机,在运行过程中,发电功率下调幅度越大,就意味着其每个千瓦时的发电运行成本越高。

  如果燃气轮机停机了,再次重启就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。

  很多设备一运行,就不能随随便便停止,不然会增加很多成本。

  而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不一样,其通过气温、光照度调控的发电功率,比燃气轮机调节功率容易很多。

  比如要让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箱停止运行,只需要将室内温度调低到16摄氏度,关闭人工光源,就可以让其中的发电菌迅速进入半休眠状态,从而不再产生电流。

  条件温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,也不像火力发电站、核电站那样危险,哪怕是发生地震,电池室内的天花板上,储存了专门配备的消毒液,如果出现发电室因为地震倒塌,那其中的针对性消毒液,可以迅速灭杀电池液中的发电菌和革兰氏菌。

  其实这两种菌也没有办法在自然环境下大规模传播,室外的紫外线、温度、微生物,都可以轻易压制它们的蔓延。

  特别是发电菌,这东西就是江淼专门精挑细选的,其大规模繁殖的限制条件非常多,哪怕是泄露出去,也没有办法达到其繁殖的条件。

  这些条件在人工环境下容易达到,但是在自然环境下,基本没有可能凑齐。

  …

  面对李海涛的一意孤行,那个供电的工程师队长杜国标也只能照办:“阿强、东子,你们去检查一下电路,然后将电表拆除。”

  几个电力工程师赶紧忙碌起来。

  拆了仓储中心的电表后,又去隔壁那一栋自建房,将那一套居民电表也一并拆除了。

  拆着拆着,其中一个电力工程师有些奇怪地说道:“杜哥,有点不对劲呀!他们的电力哪里来的?”

  “…”杜国标也眉头一皱,他抬头观察了一下子周围,并没有发现光伏板。

  至于风力发电机,杜国标想都没想,这地方虽然是郊区,但周围的居民楼和工厂不在少数,根本不可能建设风电项目。

  拆好了电表,杜国标带人再次来到仓储中心的办公楼。

  听到杜国标的问题,李海涛笑着解释道:“这是我们公司的新技术,微生物燃料电池,电池室就在下面的一到三楼。”

  “微生物燃料电池?”杜国标一头雾水,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术。

  倒是一旁一个比较年轻的电力工程师,由于是电力专业的科班出身,他听说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:“杜哥,这技术简单一点说,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各种活动来发电,不过效率非常低下,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”

  杜国标询问道:“李经理,方便我们参观一下吗?”

  思考了一下,李海涛点了点头:“可以,不过你们只能在发电室外面,因为要避免杂菌污染。”

  “我们只是好奇,在外面看一下也可以。”

  下了三楼。

  电工老方正在调控室内。

  听到敲门声,他站起来,打开了大门:“李经理?有什么事情吗?电表难道出问题了?”

  李海涛摇摇头:“没有,这几位供电局的工程师要参观一下发电室,你给介绍一下。”

  “参观?没问题。”老方看向杜国标等人:“你们想看什么?”

  “这个发电室功率多少?”

  “最大功率36.5千瓦。”

  杜国标等人又看了调控室内的设备和相关数据,发现这些确实是关于电力调控的设备,数据也没有问题。

  这让他们非常惊讶。

  二楼的发电室,是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其中情况。

  “发电室就二楼吗?”

  “嗯,就二楼。”

  “这面积也不大…”

  李海涛笑着说道:“大概400平方米,不过五个发电室是300平方米,剩下的面积都是通道、楼梯间、消毒通道和衣帽间之类的区域。”

  对于面积,杜国标一眼就看了个差不多,他更加好奇另一个问题:“你们的发电系统稳定性如何?”

  “很稳定,而且功率随时可以调整,从0到36.5千瓦都可以,不过每一次调整功率,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缓冲时间,我们是使用铅碳电池来作为临时调度的。”

  “调控条件困难吗?”

  “不困难,使用空调和LED灯就可以控制。”

  杜国标目光之中满是惊讶。

  那个有些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力工程师,摸了摸鼻子:“如果功率可控是真的,那这个技术非常有用。”

  “不知道成本是多少?”

  李海涛如数家珍地解释了一下:“我们内部使用,不算研发费用,设备、耗材和维护加起来,差不多一度电一毛钱左右,人力成本方面,则要看情况了,反正规模越大,人力成本就越低,我们这个发电室是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0.375元。”

  而类似于奶牛养殖场旁边的发电站,人力成本就每度0.02∽0.05元。

  其实这种小型发电室,单个电工的极限管理规模,是1000个电池箱,即每天个3~4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。

  如果是大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站,加上各种辅助设备,一个人可以管理上万个电池箱。

  这就是规模效应。

  杜国标觉得这个发电室的人力成本偏高:“这个人力成本有点高呀!算下来,你们一度电的成本都来到0.47元了。”

  “不能这么算的,我们只是将电工的人力成本摊入发电成本之中,我们仓储中心本来就要配备一个电工的,而且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发电室的极限,只要将规模扩大一倍,人力成本就会下降50%。”李海涛继续说道:

  “我们公司在总部的实验基地,进行过测试,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,一个员工的极限管理规模为1000个电池箱,如果借助辅助设备,管理规模的极限可以达到上万个电池箱,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电0.02∽0.05元左右。”

  “规模效应吗?”另一个电力工程师若有所思。

  李海涛微笑着点了点头:“是的,就是规模效应,等我们在隔壁的办公楼装修好,这栋七层的楼房就会全部作为发电室使用,到时候差不多可以布置750个电池箱。”

  “你们的发电量用不完吧?”杜国标想到了这个问题。

  “我们计划在附近开过一个充电站,到时候还可以可以赚一些钱,当然,规模肯定是一点点扩大的,不一会一下就达到750个电池箱的程度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如果作为充电站的配套,那确实不错。”

  “确实这东西如果真可以如此安全又便捷的调控发电功率,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作为电力调度系统使用。”

  几个电力工程师七嘴八舌讨论着。

  其实他们的讨论,南电公司已经派人前往汕美,去考察海陆丰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。

第二百零五章 考察

  汕美。

  海丰县,公平镇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473页  当前第239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239/473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我看到了一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