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我宣布,国家科技进步奖项颁奖仪式正式开始,有请评审委员会会长张胜利博士,为大家揭晓获奖名单…”
啪啪啪…
现场掌声响起。
张胜利拿着话筒,向众人微微点头之后,便直接说道:“获得2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是…”
观众席上,江淼听着几个获奖团体的代表上去领奖、展示成果、发表获奖感言等。
一旁的李院士小声问道:“江总,准备好了发言稿没有?”
“准备好了,还是两份。”江淼笑着回道。
一个小时后,终于轮到了江淼。
口干舌燥的张胜利,继续说道: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团体,分别是:来自岭南省海陆丰公司的江淼博士团队、林书雅团队,他们分别研究出了太平洋鳗鱼人工繁殖技术和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。掌声有请江淼博士上台领奖。”
啪啪啪…
千百掌声之中,江淼在聚光灯下,缓缓走上了领奖台。
从张胜利手上接过了两个份证书,然后他笑着接过话筒:“大家好,我是江淼,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,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,当然,还有我妻子的成果。”
掌声再次响起来。
领奖台上的大屏幕,显示出鳗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简介和图像。
“…这就是鳗鱼的人工繁殖技术。”
“…以上就是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的简要情况。”
经过江淼的简述,在场的不少行业相关的专家学者,已经听明白了一部分内容,至于根据这个简介复刻技术,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就算是真可以复刻,他们也不会这样做,因为这两个技术已经被注册了相关专利,在国内肯定不能随便复刻和使用。
介绍了技术成功,接下来就是发表获奖感言了。
江淼再次开口说道:“首先我非常感谢家人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,同时也非常感谢母校和老师们教给我的知识…”
开场白,第一部 分以感谢开头,这基本上是基操。
“经过这几年的研究,我发现人类是有极限的,或许传统的科研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,就如同杂交育种越来越难以满足育种的需要,转基因技术、细胞融合技术、基因编辑技术、基因组分析技术、宏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,让我们的育种工作变得越发的快速起来。”
江淼停顿了片刻,然后继续说道:“然而在这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下,也潜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,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科研工作之中,如何取舍,就成为了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。”
他之所以这样说,主要是为了接下来的一些布局。
而观众席上的专家学者们,并没有太认真在听。
毕竟这种获奖感言,往往都是差不多的模板。
不过,几个和江淼有接触的专家学者,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,他们回忆着江淼之前说过的一些话,尽管没有直接明说,但是他们已经猜到了江淼和海陆丰公司接下来可能会大动作。
当然,近期海陆丰公司的大动作确实不少,比如上线专营店APP,和其他电商平台硬碰硬;还有在漠南承包上亿亩沙漠沙地盐碱地。
这些事情无不在说明,海陆丰公司的野心不小。
“…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世的起点,也是全新技术和理论的大时代,同样也是生物学的新时代,我和我的公司将致力于发展生物技术,为人类开拓全新的生存空间。”
“谢谢大家!”
啪啪啪…
掌声再次响起,江淼将话筒交给了工作人员,然后一片观众席上一众羡慕的目光之中,拿着证书缓缓回到座位上。
其实不少人看到江淼如此年轻的面容,也是大吃一惊,这些人主要来自其他行业,很多都是和江淼没有太多直接交集的行业。
在江淼上台领奖后,不少人就暗中打听起江淼的相关信息。
经过一番了解之后,他们仿佛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,即将要降临在这个时代。
毕竟江淼太年轻了,相关成果不仅仅非常多,而且技术价值还不错。
这让很多人都心思活跃起来。
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临(中杯)
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的颁奖仪式后,江淼又在京城呆了一个星期。
在此期间,在何锦堂引荐下,见了几个人,都是与何家关系比较好的人。
有人是找江淼看一下身体状况。
有人则是询问了联合矿业的发展计划,以及项目成功率有多少之类。
还有人单纯就是相互认识一下。
当然,在此期间还有其他人拜访了江淼,比如京城的几个大学、一部分相关的科研机构,还有几个合作过的企业老总也邀请他吃了一顿饭。
七天时间,江淼就没有一顿饭是自己单独吃,不是在五道口大学食堂,就是在私房菜馆。
应酬了这么久,他也觉得差不多了,便迅速坐高铁前往漠南的哲里木市。
故地重游哲里木市的家园县。
此时位于养畜牧河河畔北面的漠南分公司塔敏查干基地,已经大变样了。
各种工程机械、农业设备进进出出,一排排两层集装箱房,构建出一个可以容纳1200名员工生活工作的临时小区。
基地门口的养畜牧村村民们,在这条大街上,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店铺,各色小餐馆、澡堂、理发、杂货店、小超市,甚至还专门有一个刚刚成立的快递站。
江淼没有下车,直接坐着皮卡车进入了基地内部。
农业种植事业部负责人吕伟斌,漠南分公司经理刘治本、漠南分公司副经理吴松等人都在停车场一旁等着他。
下了车,江淼就听到了几人的问候。
“老板!好久不见!”
“老板!欢迎!”
“老板,这边请。”
江淼看了一眼吕伟斌,发现他比三个月前更加黑了,不过精神面貌倒是不错,估计是初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活。
众人来到基地北门的一栋集装箱房子顶部。
站在这里,可以看到已经被推平的塔敏查干沙漠。
不,应该说已经没有塔敏查干沙漠了,而是塔敏查干大农场。
一望无际的绿意盎然。
当地昨天又下了一场大雨,空气之中还残留着一丝湿润。
放下望远镜,江淼坐在塑料椅子上:“看来你们已经将种子都播下了。”
刘治本笑着回道:“是的,老板,目前改造完成的22万亩平地,已经全部通过机播,一共使用了1100吨左右的大豆种子。”
“我们全力以赴,一共用了17天,就完成了22万亩平地的机播工作,最先播种的那几万亩,就是基地门口这一片,经过这些天的好几次大雨,我们连水都没有浇,就打了一次农药。”
此时是6月28日。
而第一批运输到漠南分公司的大豆种子,到达日期是6月2日。
也就是说,第一批播种的大豆,此时已经经过了26天左右的生长,这些豆苗此时已经有十几厘米高。
放眼望去,基地门口的塔敏查干沙漠尽是生机盎然的绿色。
不过江淼刚才在望远镜中,看到了不少没有穿公司工服的人,在一些铺满草方格的大型沙丘上忙碌着。
“老吕,治本,沙丘那边是什么情况?”
吕伟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老板,那些都过来打工的冀北农民工,因为大型沙丘的地形不好操作,只能上小型的土豆播种机,为了保证进度,我便让治本找了两百多个农民工,以机械结合人工的方式播种。”
“其实主要是大豆根块不好播种,必须使用通用型的土豆播种机,而且因为地形的原因,只能上小型机,目前每天只能播种3000~4000亩。”刘治本也非常无奈。
“没有关系,这不怪你们。”江淼理解他们的为难。
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毕竟一部分沙丘很高,如果要彻底铲平,太费时间了。
目前整个塔敏查干沙漠中,没有改造的大型沙丘,大概有近三万亩,这些沙丘连同附近的一小部分沙漠,都没有改造,在整个农场内部,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牧草区。
刘治本通过无人机航拍,给江淼展示了一下整个农场的情况。
从空中俯瞰下来,整个塔敏查干沙漠被一分为二,南部已经全部变成绿色,而北部种植区域由于种植时间比较短,目前还没有冒芽。
而通过航拍画面,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那15万亩左右的牧草种植区域,因为这些牧草种植区域,周围有一圈压实之后的土路,将牧草区和普通大豆区隔开。
“这些设置在农场边缘和中心的集装箱房子,是农场的内部工作站吧?”
听到老板的疑问,刘治本点了点头:“是的,我们农场太大了,必须在边缘和内部设置一些工作站,目前我们在那些沙丘牧草种植区设置工作站,一共设置了20个工作站,每站23人。”
“日常工作你们如何安排?”
刘治本解释道:“目前就是观察记录、避免附近牛羊误入、打药施肥,以后还还会继续优化。”
江淼微微点头。
他知道现在农场的工作安排不太合理,但是人员配置肯定要齐全,很多事情都是要有专业技能的熟练工来做,临时工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。
由于塔敏查干农场是一个农牧结合型农场。
因此以后的工作肯定会得拉很满,员工需要观察记录、防火防牛羊、灌溉打药施肥、激光除草、收割大豆、定期收割牧草、兼顾放牧、维护设备之类。
没有错,还要兼顾放牧。
那一部分沙丘形成的丘陵型牧场,用收割机去收割牧草不太方便,还不如直接放养一批牛羊。
这也是设置那20个农场工作站的原因之一,在那20个农场工作站周围,都划分好了相应面积的牧草地、牧场,同时也养蜂场的所在地。
如此庞大的农场,未来加上蜂场员工,差不多就800~900人左右。
不过,这还没有计算养殖基地、农机队、深加工厂的人手。
江淼下了集装箱房顶。
坐皮卡车进入农场内部。
皮卡车沿着压路机压出来的双车道主路,一路缓缓向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