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是气我把表妹带回山南?”奚琴轻声道,“城西那所庄子,是夭夭吩咐管家置的,我事先并不知道。还有这两日,我的确彻夜未回,但我……”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,最后问,“你可信我?”
阿织没有回答。
她看着奚琴,只说:“夫妻一场,缘分来之不易,你我一同长大,相伴更是难得,今日走到陌路,好聚好散。”
她再次拿起和离书,递给奚琴,“你是县官,到衙门为我改回原来的户籍,应该很容易。”
奚琴沉默许久,伸出手,接过和离书。
书信到手的一瞬间,忽听一声锣响。
周遭物换星移,天一下就暗了,只是闭眼睁眼的工夫,奚琴发现自己已在城西庄上,身上换了红衣吉服。
庄外传来隐隐议论声,他侧耳听去。
有人说:“嫁新郎,怎么又要嫁新郎?”
“三年了,这是第几次嫁新郎了?”
但很快,这些声音就淡去了,管家进了屋,掩上屋门,对奚琴道:“少爷,时辰快到了,快上轿吧。”
奚琴坐着没动。
管家又道:“少爷,只要上了轿,乘轿在山南城里走一遭,京中的阁老听说了这事,少夫人就有救了。”
奚琴听了这话,“嗯”了一声,站起身,出了庄。
他穿着一身红衣,眼底如染桃花,泛着微澜,俊美到几乎妖异,饶是隔着鬼路天堑,过来看热闹的百姓见到这样的新郎,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。
奚琴沉默地上了轿,管家为他落了帘,一旁的礼生长声唱道:“起——轿——”
喜轿被抬起,颠簸之中,忽然有一个东西从奚琴的袖口里落了出来。
那是一只状似鱼形的锁,尾端还掀起了几滴浮浪。
这只锁本来本来以灵气附在他袖中的须弥囊中,而今锁中灵气有变,自然跌落出来。
奚琴看着这只锁,觉得非常熟悉。
识海中被打了一道很深的印记,隐约告诉他,这只锁里锁着誓言。
守誓的时候,鱼鳞上的铭文会亮,鱼儿吃饱了,便会泛出淡淡光华,如果有人违誓,这只鱼便会像眼下这样,黯淡失色,失去附着在须弥囊中的灵力。
奚琴觉得自己应当没有违誓,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全部。
那么,是谁违誓了?
奚琴困惑地抬起手,覆在锁誓鱼上。
其实他并不记得这个动作的意义,或许是鱼肚里锁着他的誓言,鱼身于是与他的灵力有了感应,他的掌心终于氤氲出稀薄的灵气,借着这一点灵气,奚琴忽然感应到鱼肚里的誓言有三个。
他分明记得自己只放了两个誓言进去,这多出来的一个誓言,是谁的?
是当初赠他鱼的人吗?
她是谁?
念念?
是她,但又好像不是她。
她……违誓了吗?
记忆混淆不清,渗透怨气漩涡的片许真实如同浪潮惊袭而来,奚琴混乱极了,只能依凭直觉行事,直觉告诉他,念念出事了。
下一刻,他掌心稀薄的灵气凝成一道灵诀打了出去,径自逼停轿子。
他一步跨出喜轿,不顾周遭人惊愕的目光,问管家:“她人呢?”
管家惊惧道:“少爷,您、您怎么停轿了?送嫁这一条路,可不能……”
奚琴管不了这么多了,转身就走,不知是不是有了些许灵力傍身,他脚程很快,顷刻就回到了梅宅。
宅子已经人去屋空,奚琴怔了片刻,往内院寻去。
阿织不在,只有春杏一人坐在屋前的石阶上,看到奚琴,她愣道:“少爷,您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
奚琴问:“念念呢?”
春杏听了这话,一下子哽咽出声:“少爷,您走了以后,家里忽然来了好多官差,把少夫人带走了。”
她说着,从怀里取出两封信,“少夫人什么都没说,只让奴婢三日后,把信一封送去驿站,一封交给少爷您……”
送去驿站的信,是给京中定远侯的,生死攸关,奚琴想也不想,径自拆开——
“……京中状纸已下,草民仍信父兄无罪,父兄戍守边关数载,与关外蛮贼乃死敌,何来叛国?而今君要民死,民虽死,不能受其冤,还望军侯待晚辈身后,彻查其中内情……”
另一封信是给奚琴的,抬头一行写着“兄长”。
“……去岁染恙,这一病后,忘却了许多事,诸多过往已不记得,但兄长待我真意,我感知在心。兄长半载奔波,为洛家一案操劳尽心,宣都山南迢迢千里,霜尘不歇,我看在眼里。君有君意,非你我能够左右,兄长不必强求……夫妻一场,从无误会分毫,只是今日一别,或无归期,不必相候。”
奚琴怔怔地看着这封信。
原来……她什么都知道。
也是,她这样聪慧,许多话,何须旁人直白相告?
她是守将之女,自幼在兵营长大,那日她去了驻地,昔日亲近的将守无一不对她避而远之,她只看一眼,便什么都明白了。
奚琴的目光停留在最后一行——
“今日一别,或无归期,不必相候。”
或无归期,不必相候。
不知怎么,看到这句话,奚琴的心中莫名钝痛,他的手倏然握紧,锁誓鱼黯淡无光的鱼鳞寸寸刻入他的掌心。
混淆不清的记忆终于盖过漩涡里的庞大怨气与幻象,过往的浪潮掀起惊涛,一瞬之间沃日千里——
“这只锁可以锁几个誓言?”
“卖货郎说是三个。”
“那只立一个多浪费,要不我再立一个。”
“像仙子这样,把别人的话字字句句记得清楚,实在占不到什么便宜,所以我想告诉仙子……从今以后,绝不让仙子在我这里吃亏。”
锁誓鱼里锁着他的两个誓言,一个是他许下的约法三章,一个是他那时的真意相赠。
至于鱼肚子里,多出来那一个誓言——
奚琴抬起手,覆在鱼身上,这种玉轮集淘来的小玩意儿,连灵宝都谈不上,不够精巧,瞒不过他这样的修士。
鱼身里,很快传来另一个誓言。
这个誓立在锁誓鱼相赠之前,立誓人是阿织——
“……自此,愿以本心立誓,今后与奚寒尽同行,相扶相持,彼此信任,不欺瞒对方,遇到危险,绝不相互怀疑,共同面对……”
这是她的约法三章。
是了,约法三章是他们彼此的协定,她既然把这只鱼给他,锁住他的誓言,那么她在相赠之前,一定会锁下自己的誓言。
这就是他心仪的仙子啊。
就像即便在幻境中,她也会忍着腕疾,一笔一划写下“不必相候”。
他的仙子,只会以真意待人。
“仙子”二字涌入脑海,回忆冲破幻象闸门,如同泄洪一般,彻底覆盖过漩涡中的怨气,侵袭而来。
奚琴彻底想起来了,他不是山南城的梅县令,他是仙门景宁的奚寒尽。
他们来山南,是来寻找溯荒碎片的。
而今他和他的仙子入了这“嫁新郎”的怨气涡,今夜鬼路大开,他分明是被嫁的新郎,却没有看到通往结界的鬼路。
那么谁去赴险?
谁去了鬼路呢?
奚琴心念一动,下一刻,他便出现在了梅宅外。
送亲的队伍诡异地跟回来了,喜轿就停在宅门口,管家还是那句话,“少爷,时辰到了,快上轿吧——”
奚琴最后一次问:“她人呢?”
然而他已经没耐心等待回答了,他挥袖一拂,庞然的灵气席卷中夜长街,停留的鬼轿、送亲的轿夫、管家,包括春杏在这磅礴的灵气中化成丝丝灰黑的怨气,惊叫着就要散去。
奚琴勾手一捞,扼住一只怨气的脖颈,音线冷得不容置疑:“带路。”
第75章 锁誓鱼(三)
半个时辰前, 梅宅。
一群官差鱼贯而入,为首的两人将一副枷项套在阿织脖子上。
京官念完一纸问罪书,见阿织神色如常,笑道:“看这样子, 你已经知道自己死罪难逃了, 也好, 倒是省了我们一番口舌,走吧。”
送押的行队有数十人, 个个披坚执锐, 春杏眼睁睁看着阿织被带走, 追出来拦截道:“你们是谁,为何要带走少夫人,你们可知道, 我们少爷乃山南城的县官大——”
不等她把话说完, 一名官差把她攘到路边。
阿织回头看春杏一眼, 摇了摇头,她的目光随后移向梅宅,最后看了这所宅邸一眼。
那封和离书,还有留给兄长的那封信, 大概是她最后所能给的全部了。
她其实知道, 这年余时日,兄长往来奔波, 甚至不惜求到京中庄阁老的府中,都是为了她父兄通敌的案子。
但京中昏君听信谗言, 所下的圣命又岂容更改?
关外将士百战死,总得牺牲一些人来平息民愤。
所以她骗了他,让他误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, 误以为还有一线生机,只要他肯放下身段,“嫁”给庄夭夭,迫得京中的庄阁老出手相助,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。
原来偶尔欺瞒身边人,也没什么不好。
至少今夜他与庄夭夭成亲分身无暇,便不会知道她在同一时间被押送赴京了。
“欺瞒”这个念头一生,阿织忽然听到清脆的断裂声,一支断成两半的铜匙落在枷项上。
这支铜匙被一根红绳拴着,她一直贴身佩戴,她依稀记得铜匙很重要,里头似乎锁着誓言。